在电线电缆的设计、选材、生产、销售过程中,往往碰到很多温度参数,如90℃、105℃、125℃、150℃等。这些参数在行业中的通俗名称都叫耐温等级参数,那这些参数是怎么来的呢?绝缘允许的导体长期最高工作温度是怎么定义的?什么是温度指数?什么是材料的额定温度?
我国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编制过程中,很多内容是参考和借鉴了UL标准或EN/IEC标准。但是由于是多方参考,所以有些表述笔者认为是不准确的。例如在GB/T 32129-2015、JB/T 10436-2004、JB/T 10491.1-2004中,无论是材料还是电线,其耐温等级都有90℃、105℃、125℃和150℃,这明显是借鉴了UL的标准体系。但是,对于耐热的表述却是允许的导体长期最高工作温度。这个耐热性的表述又明显参考IEC标准体系。在IEC标准体系中,导体的长期最高工作温度应该和电缆的设计寿命关联,可这些国标及行标中,根本没有电缆寿命的表述。所以这种“适用的电缆导体长期允许最高工作温度是90℃、105℃、125℃和150℃”的表述有待商榷。
通过短期老化来推测,如果电缆的设计寿命是25年,其允许的导体的长期最高温度肯定能大于90℃。在IEC标准中,传统的电力电缆、建筑用线甚至太阳能电缆的设计导体长期最高工作温度都不会超过90℃,但并不代表用于此类电缆的材料允许的长期最高工作温度不能大于90℃。也不能说辐照交联料可以达到125℃的耐温等级,而硅烷交联料不能达到125℃的耐温等级,这样的表述是没有道理的。
电缆发烫危不危险,关紧就是要弄清楚电缆的绝缘层的额定耐受温度,民用建筑初了矿物绝缘电缆外,主要就是VV电缆和YJV电缆二种类型,这二种电缆分别按最高温度70度和90度,选择导线截面。这也就是说,理论上绝缘层的最高温度不超过这个值,电缆都是安全的,不会影响电缆25年的使用寿命。至于铜芯的安全,更是不在考虑范围,铜的熔点1000度以上,只有短路时,才会考虑。